八月中旬,与几位朋友邀约一起去仙游县西苑乡凤山村的“桐去·九间”民宿小住度假,感触良多。
西苑乡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地处戴云山脉东麓,与本省德化县、永泰县毗邻。境内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最高海拔1800多米,是莆田市海拔最高的山区,也是莆田市母亲河木兰溪的发源地。境内有仙水洋、九座寺、石谷解、十八股头等等着名景点。是莆田市最佳的夏季旅游度假天堂。 我们住地离仙水洋景区不到1000米。仙水洋源于闽江支流九仙溪的上游仙水溪,溪面宽30多米,水深在人的膝盖以下,溪床为整块平坦的巨大岩石构成,沿溪延伸近1000米,溪床水流平缓,是一个天然广阔的高山浅水游览地,也是一个理想的水上戏水乐园。 在这平原炎炎的烈日里,双脚徜徉在仙水洋的清水中,与大地接脉,与溪水交融,一股清凉由脚心传至大脑,顿觉爽朗舒畅极了。举目四望,眼前的绿水碧波,四面的青山叠翠,头上的蓝天白云,一只老鹰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几只白鹭正在溪旁悠闲地度步,这一切,构成了一种绝妙的山水意境:朗朗乾坤,清凉世界。轻轻流淌的溪水,似一股股清泉冲刷掉我们身上的炎热和疲惫;叮咚作响的水声,似在演奏一曲曲美妙的轻音乐,带给我们一种安宁和轻松。这是一种远离尘嚣的安宁,这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轻松!在这水天一色的环境中,在这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里,身心得到休养,精神获得新生! 在熙熙攘攘的城里,在噪声沸腾的闹市,在忙忙碌碌的职场,在操劳不息的蜗居,人们的神经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总是绷得紧紧的。人为了生活需要奔波忙碌,需要绷紧神经,但人生如果只懂忙碌不懂放松则未必理智。给自己减压吧,寻一方山水,找一处静域,放松自己,放飞思想。 夜晚。漫步在景区的人行步道上,两旁不断变幻的五光十色的彩色灯带忽明忽暗,似一条长长的麟光闪烁的游龙在高山中起舞跃动,也似一处长长的色彩斑斓的桥梁在山谷中若隐若现,迷蒙绚丽,如入仙境:天上一轮皓月,在白云中穿梭,给山间投下了一片片光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间错落的民屋,在月光下忽隐忽现;山上葱茏的树木,在月光下朦朦胧胧;山里的夜晚一派皎洁美好,静谧安澜;只有溪里潺潺流动的水声,在这静谧的山区里奏响了天籁之音,使人倍感山间之微妙;只有空中微微吹拂的山风,在这安澜的世界中送来阵阵凉爽,使人倍感山里之快慰! 清晨,行走在仙水洋山谷的道路上,向上仰望,是层层叠叠的群山,是青翠欲滴的树木,是空旷的宇宙,是晴朗的天空和飘动的白云;向下俯视,山谷蜿蜒曲折,山谷中小溪清清的水在缓缓流淌,小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荡,偶见一两只白鹭在溪水中走走停停,在寻找机会,寻找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美食,真是“寥廓苍天竞自由”;一阵阵带有草木花香的清凉的晨风在山谷中吹拂,我深深地呼吸着这无比清新的空气,胸腔顿觉清凉舒爽,这是饱含负氧离子的空气,这是自然界对人类最高级的馈赠,我陶醉于这清新隽永的山谷的晨光中,在这没有噪声、没有尘埃、没有纷扰的空灵山谷中,我不由自主地张开双臂,拥抱宇宙,拥抱兰天白云,拥抱眼前的青山绿水;我想起了欧阳修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的真谛,我想起了苏东坡的“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真切体验。人生短暂,我们感叹人生只是“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们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我们何不“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时光! 我们住处离九座寺景区不远。翌日,我们驱车前往拜谒。九座寺始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九座寺周边有九座山峰围绕,形似九瓣莲花,寺后两山似凤凰来栖,寺庙后山更是雄峻挺拔,形似凤冠,寺前有九溪水环绕;寺庙背山面水,真是风景这边独好。九座寺鼎盛时期建有九座寺宇,屋舍相连,雄伟壮观,寺僧多达五百余人。九座寺历代以来保持了一种文武兼修的显着特点。这个特点的起因是创寺高僧智广禅师出家后在河南少林寺持戒受法十余年,创寺后,他秉承弘扬少林寺传统,以致代代相传。据中国科学院教授罗炤和国家体委武术研究中心潘一经先生多方考证,九座寺是福建南少林的发祥地。九座寺历史上几经焚毁重建,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珍贵文物。大殿门前的一对石经幢为宋代构建,寺西400米处的无尘塔始建于唐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走在这样一处风光旖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的景区里,我们的心会被美丽的景色所同化,会被历史的烟云所熏染,会被众多的文物所吸引。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历史的深处,走进唐、宋的社会;我们看到了那是一个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时代,那是一个物质条件并不优越的社会,而智广禅师等先人,却寻寻觅觅,踏破芒鞋,筚路蓝缕,选择了如此遥远的深山,如此偏僻的地界,在如此优美的风水宝地里构建了如此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九座寺院;他们在这里钻研佛经,探讨佛道,弘扬佛法精神;他们在这里练习武术,强身健体,弘扬少林雄风;他们构建了影响全国的闽中佛教中心,构建了心中的理想大厦,构建了名垂千秋的文化殿堂! 唐宋时期,由于朝廷的倡导,全国各地佛教鼎盛发达。唐朝杜枚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是这一时期寺庙众多、佛教盛行的典型写照。九座寺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九座寺大雄宝殿厅柱上的一幅长联“创修历十一朝耿耿金精龙象伏,气量涵三千界巍巍宝殿凤凰仪”,道出了九座寺建设者们历经艰难的创业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大殿门前保存完好的两座宋代石经幢向我们述说了九座寺悠远的历史和寺院僧人们对佛经的虔诚与膜拜。闻名遐迩的无尘塔跨越千年时光,经历了多次地震和各种自然灾害的侵扰却巍然屹立,塔身一尘不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我在无尘塔前久久地凝望与深思:为什么宝塔历经千年风霜雨雪而不染尘埃?是宝塔地处特殊的风水宝地使然?还是宝塔的建设者们高超的建筑艺术使然?亦或真的是佛法佛性使然?我绕塔三圈,向宝塔深深鞠躬;向智广禅师和宝塔的建设者等先人鞠躬;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鞠躬!我轻轻地抚摸着洁净如新的塔壁,像抚摸一块远古的宝玉一样小心翼翼;我走进宝塔,像走进一座庄严的宫殿一样肃穆敬畏。我想起了在欧洲旅游时的见闻:欧洲现存的500年以上的古建筑即为非常珍贵的文物。而我眼前的宝塔,已逾千年,比欧洲的一些文物珍贵百倍!中华文化浩瀚无垠,源远流长。眼前的宝塔,值得后人好好珍惜保护;中华文化,值得后人好好珍爱研究! 西苑之行,获益良多。西苑乡还有许多优美的景点值得观赏。我期待着下次的西苑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