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入学前后一个月是遭遇过各种骗局的高峰期,除了辨别清楚通知书外,以下这几种诈骗手段,各位家长和学生也要当心,提高警惕。 分数不够花钱可“补录” 高校招生录取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声称“认识某某领导”“认识某某招考机构”,甚至通过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工作人员等,通过花钱“打点”就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 对此,提醒考生和家长,高校招生是严格按照招生政策规定和学校招生章程等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监督机制。高校招生计划由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统一向社会公布,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高校在招生省份未完成的招生计划,会通过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存在所谓内部降低分数“补录”“补招”的情况。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一律不能相信。 谎称帮忙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者直接谎称手上有项目,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对此,提醒考生和家长,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用“入学通知书”“学习通知书”等来欺骗考生和家长,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对此,提醒考生和家长,正规录取通知书是通过邮政特快专递(EMS)送到考生手中的,使用的是录取通知书专用信封,接收此类邮件需要现场出示准考证、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高校录取通知书上除加盖高校章外,一般还会有校长签字。考生在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以查看校长的签名对不对,如果没有签名,或者签名有误,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此外,家长要擦亮眼睛,认真辨别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修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