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一场诗词的盛宴。自立夏以来,历代文人墨客用诗的语言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夏天,传承千年,触动着我们心弦。 “立夏”标志着时序更替,夏天盛装入场。宋代赵友直的《立夏》简直是妙笔生花,把立夏之景写得鲜活生动。“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也称春尽日。此时花海汪洋,薰风带暖,日光渐长。可还没来得及细细打量,槛外春事已是结局。春光渐逝,令人不舍,人们纷纷饯春迎夏。新生的翠麦、蔬果都被拿来蒸着吃,俗称“饯春宴”。有蒸地三鲜的,也有蒸水三鲜和树三鲜的,人们利用应季的新鲜果蔬,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在与春天郑重告别。在这个特别的时节,莺啼春愁,蝶恋花残,连诗人也情思深重,在槐荫下无端生出许多闲愁。诗人功力深厚,善用动词和色彩,如:“催”“带”“蒸”“熟”以及“翠”“黄”等字,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夏天到来的迅捷,又妙趣横生地道出春天逝去的倏忽。既对春天的留恋,又对夏天的喜爱和期待,读来韵味十足,脍炙人口。 杨万里以“荷诗”入夏,声闻天下。他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是夏荷的赞曲。“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每逢盛夏,《小池》宛如一幅水彩画,活灵活现在人们眼前。画面中,池、泉、流、荷和蜻蜓,玲珑剔透,生机盎然。自然质朴之中自有一份爱让天地万物相合,流淌出细水长流的恬淡与纯真,确实“别样”得令人痴迷。而在六月的西湖,诗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日荷花似天之娇女,她热火朝天的怒放着,也一碧千里地温柔着。那聘婷玉立的娇美人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她尽情地施放着她的清纯,抑或是妩媚。杨万里为荷而痴,自古有“莲痴”之称,名扬万里。 人各有志,爱好不同。唐朝诗人高骈最爱的就是蔷薇花。他在《山亭夏日》中写道:“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夏日炎炎,何处避暑?就来“山亭”享受吧!这里绿树成荫,清凉僻静,楼台倒影映入清澈的池塘中,微风拂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与楼台共舞。微风轻拂,水晶般的帘子随风摆动,发出悦耳之音,让人心生欢喜。满架的蔷薇花开得正艳,香气四溢,弥漫了整个庭院。身处此景如入仙境,哪还有夏日的炎热与烦躁?在身心愉悦的氛围里,让你感受到的只有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清凉与宁静。 夏天不仅是一场诗词的盛宴,更是一种花式纳凉。“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在盛夏,我们可以到宋人苏舜钦的《夏意》里寻得一院清凉静谧、觅得一床竹席好梦。当然,你还可以像秦观那样“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游走在诗词夏蕴中,观云清雾淡、莺歌燕舞;看百花争宠,绿浓红艳;徜徉在诗词歌赋中,品时序变换、柔情万种,亦或是品百味人生……古诗词中夏蕴浓,一季清凉直抵心里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