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民生
侨乡“枫”景美 司法护安宁
——涵江法院江口人民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纪实
【发布日期:2025-05-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全媒体记者 林双辉 通讯员 黄琳芳】

       核心导读:近年来,面对涉侨纠纷主体日益多元、复杂的司法需求,涵江法院江口法庭积极投身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围绕“调、解、治”三字诀,做实做优做深涉侨多元解纷机制,推动司法服务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的广袤棋局,成为守护侨乡安宁、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实力量。 

多元协同,奏响“调”的精准乐章

       在江口镇,便民是司法服务的宗旨,而优化调解格局、推动多主体协同合作,则是实现这一宗旨的关键路径。江口法庭积极搭建平台,联合各方力量,致力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4年5月,江口法庭庭长钟晓珍收到了赤港华侨农场为原告的三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材料。这些案件的被告均为侨眷或归侨后代,且都居住在农场内。赤港综治中心主任、赤港调委会主任吴世雄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与钟晓珍取得联系,表达了希望合力促成调解、维护农场与侨胞侨眷良好关系的意愿。

       “这三起案件,被告都是侨眷、归侨后代,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农场即便知道他们拖欠租金,也一直没忍心催讨。可如今有的要退租,有的直接搬离,租金结算的问题就不得不解决了。”吴世雄焦急地说道。

       面对租户们的诉求,钟晓珍不辞辛劳,三次前往赤港。她深入了解赤港农场的想法,耐心倾听租户们的难处,针对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调解方案。经过多轮沟通协调,最终协助双方就租期、分期方案、利息计算等关键问题达成和解,签订了调解协议。

       为进一步深化与赤港调委会、赤港综治中心的联动解纷工作,江口法庭全力推进人民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将赤港调委会纳入人民调解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调解无缝对接。       

       同时,针对涉民生热点问题,江口法庭创新建立“人大+法院”“政协+法院”工作模式。借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发展大局的职能优势,为纠纷化解注入新活力。据统计,自2024年11月以来,江口法庭累计邀请13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化解纠纷22件,成功化解18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1.8%。 

温情司法,书写“解”的暖心篇章

       在江口法庭,每一个涉侨纠纷的解决,都饱含着司法为民的温度。法庭始终秉持亲民理念,贴近群众解纷诉求,力求将每一个解纷环节做到极致,为侨胞侨眷打造温暖、公正的司法服务。

       “案子虽然输了,但你们这‘售后服务’,让我心里暖烘烘的!”村民老郑站在正在翻新的宅基地前,感慨万千。

       2023年初,满心欢喜的老郑父子回乡筹备房子翻新,却被眼前的难题泼了冷水:通往宅基地的村道狭窄,沙土车难以通行。急性子的老郑找到邻居陈某,希望对方将路边堆砌的石头挪一挪。本是好好商量的事,话一出口却变成了指责,双方矛盾瞬间激化。

       无奈之下,老郑向江口法庭提起排除妨害之诉,急切地表示:“我就盼着能尽快把房子盖好,我们还赶着出国务工呢。”

       为缓和双方矛盾,尽快解决老郑的难题,江口法庭委派特邀调解员、镇干部董金华协助调解。然而,无论董金华如何苦口婆心,双方始终僵持不下,拒绝沟通。

       调解陷入僵局,承办法官陈蓉蓉依据实际情况,依法驳回了老郑的诉讼请求。老郑虽服判息诉,但心中仍有顾虑:“车勉强能过,但对驾驶技术考验太大,万一碰到别人家房子可怎么办?我实在不敢开工。”

       案子虽结,事情却未了。老郑那句“想尽快盖好房子”的话语,始终萦绕在陈蓉蓉心头,也更加坚定了她“不能一判了之”的决心。

       “老董,你发动镇村干部,帮忙给老郑找辆小型沙土车,我们再去做做陈某的工作,看能不能让他腾一点位置。”陈蓉蓉对董金华说道。

       在办案团队的多次协调下,陈某最终答应将堆砌的石头整理整齐,为老郑建房期间的车辆通行提供便利。同时,在调解员董金华的努力下,老郑也找到了能够通行的沙土车。就这样,老郑的新房顺利开工建设。

       “夫法之善者,乃在有用法之人,苟非其人,徒法而已。”作为法律的践行者,江口法庭始终以“如我在诉”的意识,拓展“六朵云”工作法,搭建全云智慧法庭。通过“云立案”“云送达”“云调解”“云庭审”“云宣判”“云确认”,有效破解涉侨纠纷时空难题,让司法服务跨越山海,触达每一位侨胞。

服务下沉,夯实“治”的坚实根基

       在江口镇,惠民是司法工作的初心。江口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努力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一个普通的午后,江口法庭调解室内洋溢着温馨的气息。初中生小陈捧着一个生日蛋糕,郑重地递到陈蓉蓉法官手中:“我想把生日蛋糕分给你们,谢谢你们关心我、爱护我。”

       事情还要从2024年春季开学不久说起。当时,陈蓉蓉法官接到派出所民警的求助电话,称在巡逻中发现初中生小陈离家出走,带回派出所后,小陈始终拒绝与民警和父母沟通,也不愿回家。办案民警想到此前与江口法庭达成的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协作意向,遂邀请陈蓉蓉共同劝解小陈。

       在与小陈独处的一个小时里,陈蓉蓉耐心倾听,用温暖和理解逐渐打开了小陈的心扉。小陈哭诉着内心的孤单以及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在陈蓉蓉的悉心开导下,小陈最终解开心结,表示愿意与父母好好沟通,并和父母一起回了家。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是江口法庭涉侨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庭精心为侨乡的孩子们打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法治活动和司法服务:与相关部门共建、共办关爱侨乡留守家庭服务站、新墩侨乡留守孩子夏令营;举办特色新颖的侨乡家长跨国法治座谈会、“小小法官体验日”;长期坚持开展法治夏令营、法治课堂、模拟法庭、法庭开放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以法治之光,照亮侨乡未成年人的成长之路。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