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水稻情
【发布日期:2015-07-15】 【来源:】 【阅读:次】【作者:蔡柔远】
我对故乡的记忆总是从一株水稻开始的。
  那时秧苗还齐刷刷的聚在秧田里,像一群圈养着的饥饿小鸭子,呱呱地叫着、急着要冲出去。直到谷雨节气一过,春水漫过了田基,夜里布谷鸟带来了“播谷”的信息,母亲就会准时来到田埂上。
  那时候的母亲年轻力壮,她从上海回到故乡莆田后不久,父亲“走”了,她及时地转换角色,练就了一副农事的好身手。母亲熟练地挽起裤腿、捋起衣袖,赤脚走向田野,先是在秧田扯秧苗,将秧苗捆成一小扎一小扎,用扁担挑到耕耙好的田边。母亲用衣袖抹了抹额上的汗滴,然后提起秧末用力一甩,秧苗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啪啪”地纷纷落到水田里,像一群训练有素的士兵各就各位,接着便是紧张而有序的插秧。母亲常说,千犁万耙,还靠手指一下。只见母亲一把抓起秧苗,左手握住半把秧苗,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敏捷地捻动,秧苗儿就一株株地分开,右手快速地夹住,再往水田里插去。母亲的左右手配合得极为默契,插秧时手指撩起的水花从不间断。在母亲移动过的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竖了起来,整齐匀称,像一块绿色的地毯,绿地毯在慢慢地扩大,再扩大,一会就成了一片……看着一块块充满生机的水田,母亲眯起了眼睛,仿佛是一名高明的国画家,在欣赏自己一气呵成的作品。
  接下来的一段很长时间里,母亲每天都会扛着锄头到稻田里走一圈,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有时蹲下来将倾斜的稻苗扶正,有时把侵进稻田里的杂草薅掉。更多时候,母亲会拉着我走向田野,走过一丘又一丘的水稻田,像在参加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多年以后我才明白,母亲其实是想让我充当她与水稻交流的使者。就像一位高手,母亲是寂寞的,只有对着水稻她的表情才会生动起来。她需要一位虔诚的听者,而我正好填充她内心的空白。可那时年幼的我不懂薅草、撒粪、播种,不懂水稻的拔节成长,我只对草丛中生动的蚱蜢感兴趣,对牛背上跳跃的鸟儿感兴趣,所以常常在母亲满是期待的目光中走神。
  水稻田里很安静,母亲的水稻却在抽动着。一株株生动的水稻用叶片、用色彩丰满了我的记忆。我常常站在故乡原野上极目远眺,满天的绿像一场大火在田园里燃烧。当然,除了绿之外,田野还有红、黄、白,或其他颜色,就像世事一般混乱繁杂,没有章法。但对于一场自天而降的绿色燃烧,其他颜色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正是扬花的季节,水稻早已密得插不进目光,甚至插不进我的任何想法。一株株水稻充满了激情,漫天遍野孕穗、灌浆、成熟,水稻的每一个步骤都轰轰烈烈,有着如梦令和蝶恋花一样的幸福。来自山野的风一阵接一阵来,像一些清清凉凉的水从水稻的心上润过去……水稻把想对母亲说的话语轻轻地藏在心底,水稻把梦中的细节静静地藏在胸中;母亲却把对水稻的表白丢在擦肩而过的风里,又被风带得很远很远。是风吹翻了水稻的结构,吹动了水稻的情节。年少的我一路踏着水稻的青春,在水稻的注视中里缓缓行走。
  母亲老实本分,水稻成了她的命根子,她把灵魂都摞在每一株水稻细长的叶脉上。那年大旱,几个月时间都没下过一滴雨,田里爆开了一条条裂痕。心焦的母亲时常望着天空发呆,我跟着往上看,可天上玻璃一般透明,连一丝丝云彩也没有。母亲忍不住抓住我的小手,从那冰凉的颤抖中我第一次感受到她内心的恐惧和悲哀。附近的小河早已见底,那天夜里,月光很好,母亲许久没有回来。我去找,发现他坐在田埂上,默默地与水稻对视着。我正要说话,母亲摆了摆手,示意我坐在她身边。四周有不知疲倦的蛙声、绵绵的虫鸣和微微的风。我坐在母亲身边,像她一样,虔诚地守望水稻……
  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在农历六月某一天早晨水稻们好像约好似的呼啦啦一片金黄,乡村空气里弥散着软软的稻香。风拂动着农事,催动着季节的脚步。母亲依约来到田边弯腰探下身去,先用有力的手臂把一铺稻子揽在怀里,再把脸伸进稻棵中深吸一口气,然后左手抓稻秆,右手挥刀,“唰唰唰”的镰刀声擦过我的耳际。灿白灿白的阳光从母亲的肩头滑过去,在刀刃上毕毕剥剥地碰撞出透明的火花。母亲的镰刀在禾苗间游刃有余,像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一样有着娴熟的技巧。在她背后,稻谷上洒满了阳光的碎片,一簇簇水稻带着金黄的梦倒在田里。正是流火的天气,头顶硕大的太阳像一张巨大的铁弓,不停地向大地发射灼热之箭,齐刷刷地射在母亲身上,大颗大颗的汗珠在母亲的头上滚动闪烁。我站在稻田里,看到水稻在镰刀怀里倒下的姿势,看到母亲弓着的背影和汗流浃背的衣裳,看到她被汗水打湿的齐耳头发、脸庞以及古铜色的笑纹,看到水稻落地的抖动和欢愉的挣扎。这些细节都在阳光下呈波浪形涌动。
  收完早稻,母亲又赶着栽上晚稻。就这样,播了收,收了播,一茬一茬的水稻喂养了村庄,喂养了我们的生命。可1967年母亲被查出食道癌。病后的她骨瘦如柴,虚弱无力,但她依然记挂着她的水稻,就拄着棍子颤巍巍地走到田边。可是由于人力不足,水稻里长满了野草,一株株水稻像一个个营养不良的孩子面黄肌瘦。母亲再也忍不住了,泪水沿着脸庞哗啦啦地往下淌……多年后,我在那条连接稻田的小道上仔细辨认母亲的脚印,春天的夏天的,前日的昨日的,来往重叠的脚印;我又仔细寻找母亲的细碎的滚烫的汗珠究竟滴落在田埂的那一丛细草上。可一切都已模糊不堪了。之后,我对故乡的记忆和想念就浓缩成了一株水稻。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