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听朋友小朱介绍仙游县赖店镇玉墩村寨里自然村有座朱氏宗祠(宋朱绂少保祠)。他听村民朱风水说,祠堂隔壁朱氏大厝内于清代乾隆十年出了个进士,名为朱尚德是唐宰相朱敬则裔孙。1949年前大厝外大埕有竖置一对旗杆夹。我查阅了《莆田市名人志》下册中“历代进士表”,没有记载此人。是否漏记?抱着这个疑问,我们约定第二天上午到实地去看个究竟。 次日上午,我们见到了已70岁的朱尚德后裔朱风水,相互问候后,他带我们一齐走到朱氏大厝大厅内,从厅堂供奉祖宗牌位处拿了一块灵牌递给我看,他向我介绍,这块灵牌是他在“文革”破四旧时不忍被毁,私藏保护起来的。这块灵牌材质为普通杉木,有木底插,灵牌外板可插卸,外板字是用毛笔蘸金粉写的小楷字,牌文:“皇清 显考 恩岁进士例授修职郎儒学教谕醇哲府君神主/孝男 仝奉祀”。灵牌外板卸下,里板墨书:“醇哲公 生于雍正戊申年(1728)捌月二十日寅时/卒于乾隆戊申年(1788)拾月初捌日子时/享年六十一(注:朱尚德,字醇哲,号洪儒)。我马上百度百科搜索“岁进士”,得知“岁进士”不是殿试进士,是对于“岁贡(生)”的一种雅化的别称。明清时代的“岁贡(生)”是“贡生”的一类。贡生就是朝廷按期选拔各地府、州、县学的最优秀的生员(俗称秀才),贡入中央国子监,称“贡生”。而岁贡是由地方定期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是秀才的最高级别)入国子监。贡生每月能领粮食,一定时期(一般是两三年)国子监考试优秀后还能委以官职,这是其他秀才没有的待遇,有的甚至比举人的待遇更好。岁进士在外省可任州判,在本省可任教谕、教授、训导等学官,少数任县丞等知县的佐官,个别有任知县的。原来风水老人看见祖宗灵牌上有写进士两字,误以为是进士。实为岁进士。他又拿出一张上面盖有仙游县档案馆资料章的《仙溪试录》中有乾隆十年(1745)岁试取进二十名的名单复印件,朱尚德名列第十九名。其时年18岁。 我又查例授修职郎是什么官职?修职郎是清朝正八品文官的散官官阶,是虚衔不是实职,也就是现在所谓的行政级别,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 我再查儒学教谕是县学的教授,相当于教委主任,有时是县学校长。明清县学皆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秀才)。教谕这些吏员也是有俸禄的,清朝为岁俸三十一两(银子)。 朱风水向我介绍,这座大厝大厅内以前悬挂有一块朝廷颁给朱尚德的“岁进士”匾额,惜于“文革”中毁。而这块灵牌上只写醇哲公一人,他介绍,以前老的族谱于“文革”中毁,2001年1月由仙惠朱氏族谱编写委员会新编的《仙惠朱氏族谱》没有记载。据上代人传说尚德在浙江外地任教谕,为官清廉。娶当地一女子为妻,后卒于任上。享年61岁。灵柩由其子扶送回乡,安葬于今龙华镇山池坑水库边,惜于“文革”中毁。其妻不知何故未随同回乡,因此没有显妣记载。 朱风水随后向我们介绍这座朱尚德故居,此座大厝原为五厢房三座厝,其中第三进房于解放前圮,现存第一进为前厅,过天井,第二进是大厅。现大厅后部供奉祖宗牌位。前厅外为一处砖埕,原有围墙把砖埕围起来(俗称里埕),并置院门,院门口置一对门枕石,门枕石正面浮雕有松鹤和竹鹿图案,寓“平安长寿”、“福禄双全”之意。院外另铺一个大埕(俗称外埕),农事活动和迎神赛会等都在外埕举行。外埕左右分置有青石旗杆夹,旗杆夹石面上浮雕有装饰图案。惜围墙和院门已圮。一对旗杆夹于“文革”中拆,现散落在砖埕上。一对门枕石现散落在隔壁朱氏宗祠的大埕前草地上。 接着他带我们走了一段路,到达村里的兴龙宫,参观朱尚德的题匾。此宫奉祀妈祖,始建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兴龙宫座西南向东北,香火旺盛。清乾隆年间,朱少保公(朱绂)裔孙栋老主持改向为座西向东,并请本村岁进士例授修职郎儒学教谕的朱尚德题匾。匾额中间榜书三字:“兴龙宫”,显得遒劲有力。上款:“清乾隆庚午年(1750)。”下款:“朱洪儒书(朱尚德号洪儒)”。这是朱尚德于乾隆十五年(1750),时年23岁时所题匾额,已有260多年的历史了,较为难得。兴龙宫座向改后二百六十多年来,香火比前更盛。 我们从兴龙宫返回到他家,他取出2001年1月由仙惠朱氏族谱编写委员会编着的《仙惠朱氏族谱》递给我观阅,得知玉墩村朱氏一世祖 公,字能科,号王谷。为唐宰相朱敬则六世孙。是唐大和二年(828)进士,官袁州司马、工部侍郎。 公是朱姓入闽始祖之一。唐末迁居香田里堂田乡(今赖店镇玉墩村)。墓位于今赖店镇玉墩村西北约500米处。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朱氏九世祖朱绂,为北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官宝文阁待制、真定府路安抚使,赠少保。朱绂墓葬筑孝仁里香山之麓(今赖店镇玉墩村北约1500米处),为仙游县文物保护单位。此族谱只记载朱尚德(1728—1788)为玉墩村朱氏三十一世祖。缺其为官记载,应补记上尚德是乾隆十年(1745)岁进士,例授修职郎,儒学教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