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贵:惊艳世界的科技翘楚(2)
【发布日期:2017-03-30】 【来源:】 【阅读:次】【作者:翁志军 余兆禄】
值得一提的是,杨荣贵博士的科技地位一直稳步攀升。他已在《科学》,《自然-材料》,《先进材料》,《物理评论快讯》等顶级科研刊物发表了120篇期刊论文,并在国际会议和科研机构做过100多个特邀讲座。他的论文已被 SCI 引用4600次 、谷歌学术搜索引用7400次(其中2014年的引用率超过1000次)。他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多次获得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海报/演讲奖。杨荣贵的研究成果称誉科坛,迄今为止他已拥有15项已审批和待批发明专利。他先后培养的30多位博士生和博士后, 已有近20多位被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聘为研究员,副教授,和教授,有3位任职于美国一流大学,也为Inte, Cummins, Chevron 输送了一批高端科技人才。 与此同时,杨荣贵博士是包括科学、自然,自然-材料,自然-纳米技术,自然-通讯,物理评论快报,纳米快报,ACS纳米,物理评论等50多个高影响学术刊物的常年评审人。他也是包括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能源部(DOE)、国防部(海陆空三军研究办公室 ONR, ARO, AFOSR 和国防部高等研究局 DARPA) 等美国联邦资助机构的常年评审,还是包括欧洲研究理事会和中国国家奖励办公室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资助和奖励机构的评审人。此外杨博士现兼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纳米技术指导委员会主席(2015-2017年)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传热部纳米传热学委员会主席(2015-2017年)。他还是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Journal of Heat Transfer》期刊的副主编和Begell House 的《Heat Transfer Research》的副主编。这些成果充分显示出,杨荣贵不愧是一位硕果累累、驰名天下的世界级科技英豪。
执着追求 夯实基础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发光需要过程。在接受笔者专访时杨荣贵自嘲:自己是莆田沿海乡间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更是一个在涵江六中读高中时莆田话说不好、到西北读大学和清华大学读研时普通话说不好、而赴美留学时连英语也说不好的“丑小鸭”。那么,他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科学的殿堂,走向世界科技前沿,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辉煌贡献呢?让我从他的家乡谈起。 杨荣贵1973年出生在秀屿区南日岛镇西高村一个多子女家庭,父母皆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他家兄弟四个,杨荣贵排行老三,家里还抱养了一个女孩。由于家庭负担重,父母曾两次要把杨荣贵送人换一个女娃回来做童养媳,条件都谈好了又不忍心送走,否则,杨荣贵的人生命运只能改写。 南日岛缺水的现实导致当地村民一年到头只能在地里种花生和地瓜,夏季父母都得挑水浇地,家里每年都养一只猪作为额外副业收入。在哥哥杨荣清记忆中,少年的杨荣贵乖巧懂事,读书之外常帮家人做农活、拾柴火、挖猪菜等。据杨荣贵回忆说,自己的性格形成与善良耿直的父母操持这个大家庭息息相关,是父母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使他从小就懂得体贴人……杨荣贵当年在西高小学读书时,遇到了他永生难忘的第一位恩师——吴国根。海岛渔民一般多子女也不太重视文化传承,不少人连小学没读完就早早辍学当渔民或农民去了。深知有文化是一个民族素质提高和进步的必经之路的吴老师有教无类、爱生如子,尤其对有潜质的学生更是喜爱有加,经常鼓励他们并抽空家访。杨荣贵四个兄弟当时都是其学生,吴老师对他们都很关爱,尤其小小年纪的杨荣贵聪颖活泼,小学时一直考第一,四五年级时接近南日岛全镇小学第一,吴老师格外疼爱,当然那时的吴老师不会知道20年后的杨荣贵竟会在海外成为一名着名科学家。念及师恩,多年后在北京清华大学读硕士和国外读博士时的杨荣贵仍不忘给小学时的这位恩师写信致谢,这是后话。 杨荣贵的初中是在岛上的南日中学就读的,当年刚从福清师专毕业回南日教数学的杨国仁老师说,小杨是89届毕业生,与同班同学相比他的性格活泼好动,他虽然不是特别努力的人,但他学习效率高,成绩也很好,尤其解答难题特有办法,确实天资聪慧,在应届生中他常独占鳌头,是他从教生涯中教过的非常出色的一名学生。 1989年杨荣贵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那时父母希望他早日考到一个国家包吃住和包分配的师范学校,以减轻家庭负担。然而因为那时的他身高仅1.45米,不符合师范生招收要求而落榜,杨荣贵第一次遭遇到人生的滑铁卢。那时,南日岛的学生大多首选到莆田六中就读,毕竟当地出岛太不方便,顺利的话也得坐三小时渔船才能到达涵江海岑前码头,有时遇到海浪大或潮水低小渡船根本无法进码头,他还得到同学家中借宿。用后来杨荣贵不夸张的说法,是“比去一次上海还远呢!” 杨荣贵高中时就读于莆田六中,开始了他的人生新旅程。如今70岁高龄的叶瑞申女士是杨荣贵当年高一年级的班主任和数学老师,回忆这名学生时,叶老师说:那时的杨荣贵基本功很扎实,属于学习好的上游学生,但当时确实看不出他日后竟如此冒尖。由于杨荣贵个子不高但很可爱,所以她也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疼,有时也帮解决些生活困难,没有想到日后他的成就非同小可 ……优秀学生无疑是老师最好的作品,直到几年前叶老师偶然在电脑中才查阅到杨荣贵在国外已取得重要的成就,她为自己的学生感到由衷的高兴。 据杨荣贵二哥说,高二时的杨荣贵迷上了游戏,以致成绩跌落到家人都担心他能否考上重点大学。正好在大学读书的二哥杨荣清赶紧在寒假回家督促贪玩的弟弟。好在弟弟资质好,高三时又轻松赶上同班的先进同学。由于深受家乡缺电之苦,加上哥哥杨荣清就读于东北电力大学,1992年高考时他就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电厂热能工程专业。多年后已有成就的杨荣贵与熟悉的美国能源部官员说起这段故事,老美大佬听了大为感动。回忆自己的高考经历,杨荣贵说大一那年他回母校时,当年的语文老师陈鸿龙不无惋惜地说:荣贵如果稍微努力一下考上北京大学应该没问题(注:高考语文120份,杨荣贵只考了72分)……回忆在西安交通大学就读大学的经历,杨荣贵说自己的普通话很蹩脚,但他善于团结人,故而拥有大批兄弟般情谊的同学。他还说自己心态好,学习成绩一般都在前五六名徘徊,但他从不在意自己的成绩是否第一,并觉得自己待人接物还不赖。他认为做人应该德才兼备,学习第一未必就是最好的。 1996年9月,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的杨荣贵又一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那时父母盼望他赶紧参加工作以养家糊口,这也是每个普通家庭的父母的正常想法,然而那时的中国处在改革开放的发展期,经济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家乡唯一对口的湄洲湾发电厂未能达到心中的理想愿景,唯一的希望还是考研。于是他又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硕士专业。而他的考研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在大一期末考高等数学时, 杨荣贵出于“侠义”在交卷时把试卷让邻座的同学瞄了一眼而被记为零分。当时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的同志颇为惊奇,“高等数学零分还敢报考我们学校?”不过由于其他科目的成绩实在优异,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几经斟酌最后拍板果断录取,否则杨荣贵的科学之路又得改写。 清华大学英才辈出,竞争激烈。入学后看淡分数的杨荣贵依然没有去争第一名,但他遇到了本校一位科研成就堪比院士水准的彭晓峰教授,投缘的脾气和科研上的共同志向,使这对师生因而结下了深深的学术缘和师生情。杨荣贵于1999年获得清华大学工程热物理硕士学位,出国是那个年代大多数学子的选择。杨荣贵获得了美国多个一流大学提供的奖学金。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于是他选择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攻读博士。此时他额外获得“李王十二妹留学奖学金”5000美金的支持,杨荣贵开玩笑说,那时这些钱可以买半套单元房。追寻这一段历史,在他写给小学恩师吴国根的信中流露出他当年的心态:我将远渡重洋,暂别生我养我的祖国,暂别我的父母亲,暂别我的恩师与朋友,飞向一个全新的国度,实现我新的理想。
矢志探索 青春焕彩
2001年,由于博士生导师陈刚教授转到麻省理工学院,杨荣贵也就追随这位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导师转学麻省理工学院,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陈刚(Gang Chen)教授。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博士的杨荣贵已于 2004年获得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技术创新奖, 2005年度又获得了两项国际殊荣:国际热电学会的戈德史密斯奖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国际电子仪器组件封装技术研讨会暨展会(InterPACK)的最佳论文奖。 2006年1月,刚刚博士毕业的杨荣贵不用经历博士后阶段就直接在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机械工程系担任助理教授。他是在300多名竞争者中获得这份职位的,这足以证明杨荣贵以实力获得苛刻的美国学术界的认可。当时杨荣贵的未来同事、科罗拉多大学机械系的李教授(Y.C. Lee)夸称“一颗升起的新星将加入我校”。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是美国工程技术领域最优秀院校之一。 面对石油的短缺和高油价,人类在新能源方面的探索的步伐正不断加大。杨荣贵博士构建的纳米复合物可以高效地从热中产生电能。这些热电材料可以使太阳能系统更加高效,从而终结汽车的排放系统,如冷却装置和排气管等,这样可以提升汽车能源效率33%。《技术评论》高级编辑约尼茨说,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构建高效实用的热电材料,同时不需要特别的技术易于生产制造,而杨荣贵构建的材料满足了上述两点。 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校长彼得森(G.P. “Bud” Peterson)称,杨荣贵教授是这里(指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引进杰出年轻教授的杰出范例。他在传热基础研究以及能源转换方面的探索,在科罗拉多大学能源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将帮助我们找到进入新能源时代的道路。 2009年美国作家格里夫《美国科技沉浮录》一书中对杨荣贵做了大篇幅的传记描写,更是不吝溢美之词,认为他是能扭转美国的人才之一……
师生情谊 感人至深
“从小学到现在,您是我心目中最崇高的一位老师。你不仅给了我知识,也给了我做一个平凡人的道理。”2006年4月24日凌晨,身为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着名教授的杨荣贵在得知自己的启蒙恩师吴国根老师即将退休时,特意给恩师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感谢恩师的栽培之恩,虽然那时他刚刚从学生步入社会,他没有寄钱给年迈的父母,而是直接寄了500美元给了吴老师,这也是杨荣贵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往国内汇钱。
|
劳模精神闪耀校园
感恩母爱 温馨相伴 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举办母亲节亲子活动
音乐盛宴 燃爆莆田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