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亲 共叙妈祖情
【发布日期:2019-07-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今年6月9日至13日,以“中华妈祖情 两岸一家亲”为主题的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在莆田市成功举办。
7月-9月,第六届“湄洲之夏”·青春海峡音乐季在湄洲岛举办。本次音乐季以“拥抱自然、心动湄洲”“万里海丝,万里情”为主题,融合风筝节、啤酒节、沙雕节、美食节等活动,给海内外游客提供一个赏心、舒心、放心的悠闲、美妙、清新的湄洲仲夏。为海峡两岸青年搭起了沟通的桥梁。
妈祖是东方海上和平女神,为两岸民众所共同景仰。“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扶危济困、乐于助人、奋勇拼搏的内涵感化世人,引导人心向善,凝结成联通两岸民众心灵的精神桥梁。
世界妈祖同一人 天下信众共一家
1989年,宜兰县苏澳南天宫组织20条渔船224名妈祖敬仰者,在200多艘出海渔船的掩护下直航湄洲岛进香,这是两岸隔绝40年来第一个有组织、大规模的民间直航事件,并有力推动、促成两岸实现开放“小三通”,30年来,两岸以妈祖文化为载体,文化、旅游、商贸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每年来湄洲岛交流的台胞30多万人次,有力促进了两岸民众的心灵契合。
优秀的文化总是富有生机,为人民所乐于接受和传承。千百年来,妈祖文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逐步走向世界,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华侨共同的精神纽带,现全球4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妈祖宫庙,敬仰者达3亿多人。两岸民间信仰同根同源,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妈祖敬仰者就冲破藩篱,前来大陆寻根祭祖。之后,两岸的妈祖文化交流日益深化,大家携手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并以此缔造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目前,在台湾有妈祖宫庙3000多家,妈祖敬仰者1600多万人,约占台湾地区人口总数的2/3,妈祖也成为台湾地区唯一跨越年龄、跨越族群的共同民间文化。台湾各妈祖宫庙对妈祖故事、妈祖文物等如数家珍,妈祖敬仰者更是非常虔诚,经常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来莆田朝拜妈祖、寻根谒祖,令人十分感动。
妈祖文化是莆田的一张亮丽名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两岸要应通尽通,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同时,他也在今年两会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努力把福建建成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这一系列讲话精神引发了海内外强烈的反响,两岸交流合作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湄洲岛位于福建沿海中部的湄洲湾口,南北狭长、陆域面积14.35平方公里,人口4.8万,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除独具特色的妈祖文化人文资源外,湄洲岛还拥有东南沿海优质的滨海旅游资源。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环绕着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和5公里长的海蚀地貌奇观,分布着各类风景名胜30多处。碧海、金沙、绿林等自然景观与妈祖文化相互交融,形成独具滨海旅游特色的景区。
下一步,湄洲岛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打造湄台融合发展平台,创新构建两岸区域合作模式,把湄洲岛打造成为两岸同胞生活相互交融、产业相互合作、文化相互融合的“两岸同胞幸福家园”,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融合:
1.机制融合创新合作模式,与台湾业内精英共谋共商,共同编制两岸同胞幸福家园规划,引进台湾文创旅游业态入驻湄洲岛,建立“企业主导、资本参与、产权不变、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搭建引智平台,建立台胞专业技术人员定向岗位聘用平台,简化台胞来岛就业资格证书的采信、认证程序,构建人才入岛、驻岛绿色通道。优化创业环境,为台湾地区人才来湄创业提供“一站式”零成本、有保障落地配套服务,“一事一议”地解决台胞在岛上创业就业的各种保障问题。
2.文化融合文化保护合作,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全力创建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成立“闽台妈祖文化传承与创新协同中心”,打造世界级的妈祖文化研究数据库。传播交流合作,与台湾同胞共同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把春秋两祭妈祖大典做得更厚重,促进两岸同胞常走动、多交流、共协商。联谊交流合作,联合编制全球妈祖宫庙源流谱系,共同举办台湾渔船直航湄洲朝拜妈祖30周年、申遗成功10周年等周年纪念活动。
3.生态融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为指引,招聘台籍人员进岛推广台湾垃圾分类先进经验,引进台湾专业技术人员到湄洲岛市政园林处、园林公司、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岗位工作。建立健全“绿色义工”机制,引导台湾乡亲到湄洲岛担任沙滩长、路长、河长,强化湄台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合作,加快实施清洁能源综合应用示范等。大力推动湄洲祖庙与台湾各宫庙的联谊,携手共建两岸“同愿林”,全力打造全岛全覆盖零排放生态岛。
4.产业融合游学研学合作,建设两岸中华文化研学基地,引进台湾教育培训机构,促动两岸青年、学生代表及文创业者开展旅游营销、服务接待、文创产品开发的培训、互动交流。文创产业合作,建设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园区,吸引两岸艺术家和台湾青年入驻;联合台湾旺旺中时集团共同举办两岸妈祖文创节,共同开发妈祖文化IP;利用宫下游客集散广场布局文创产业,打造“印巷湄洲”文创市集。旅游业合作,引入台湾景区管理团队合作开发闽台风情文化旅游街、莲池澳海上娱乐中心等优质旅游资源;促成湄洲岛与台湾有关县市形象宣传互推、旅游客源互送。
5.社区融合推动社区共建,与金门大学等5所知名院校合作举办“未来之岛乡村工作营”,实施全岛社区风貌整治,打造具有台湾风情的居住小区。推动社区共治,引进台湾村里治理经验,聘请台湾籍居民参与村事务管理,实现湄洲岛行政村与台湾村里结对共建,户与户联谊融合。推动政策共享,实行来湄台胞持台胞证直接核发“台胞居住证”政策,给予台胞进出湄洲岛及在湄洲岛学习、创业、就业、生活、金融等方面与湄洲岛民享受同等待遇。
6.创新融合康养医疗合作,创新“民宿+康养”一体化发展模式,合作建设“康养”基地,推动妈祖国际健康城配套协调发展。志愿服务合作,引导在莆台籍青年、职工加入妈祖义工队伍,建立湄台志愿者服务队,促进两岸志愿服务理念融合。智慧建设合作,联合举办海峡两岸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湄洲岛共建未来城市研究中心,共同推进住建部“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建成湄洲岛无人驾驶汽车标准体系。
妈祖文化是莆田的一张亮丽名片,也是莆田市最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发展资源。面对机遇,我市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坚持大思路、胸怀大格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持续打响妈祖文化世界品牌,加快建设世界妈祖文化中心。莆台妈祖文化交流作为构建两岸融合“第一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两岸妈祖文化机构和基层妈祖敬仰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参与。
晚报记者 朱国庆
|
劳模精神闪耀校园
感恩母爱 温馨相伴 镇海街道梅峰社区举办母亲节亲子活动
音乐盛宴 燃爆莆田
荔城区北高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 感悟奋斗精神 探寻文化根脉